随着文化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前上海公共展览场所匮乏的状况,如今已经得到了彻底改观。行家们指出,文化展览业在上海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
几年前,南京西路的上海美术馆几乎是上海唯一可以举办文化艺术展览的场所。当地和外地在沪举办展览的主办单位和个人都把眼睛盯住了这块寸金之地。许多人都曾抱怨,上海如此可怜的展览条件与其国际大都市的地位实在不相称。
如今,这种状况已经改变。刘海粟美术馆、朱屺瞻艺术馆相继诞生;上海博物馆新馆、上海图书馆新馆、上海青年文化活动中心等新建成开放的大型文化设施都配备了条件优越的展览厅;各区县在进行文化场馆的改造工作中一般也都重新考虑规划了多功能展厅的地位。
展览场所增多,对办展人和观众来说无疑是个福音:展览开始分流,办展人有了挑选的权利和机会。但对业内人士而言,这是一个挑战。如何脱颖而出,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已成为有着危机感的有识之士认真思考的问题。现在虽然展览场所多了,但各自个性却不够鲜明。从眼下看来,各个展览场所间的差别还主要在硬件上,很少有在软件上动脑筋的。随着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各展览场所应能在确立自身形象、突出各自特色上下功夫,这样不但可以满足办展人发挥展览特性的需要,也可为展览场所带来较为固定的客户群。